【什麼形狀,都行!】導讀
- 水滴文化
- Jul 5, 2021
- 2 min read
Updated: Jul 26, 2021

【導讀序】
用淺語和幾何圖形所羅織的寓意
游珮芸/本書翻譯作者、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
每個人終其一生,都在尋覓自己歸屬的「舒適圈」;在那裡我們可以感到自在放鬆,受到同伴的支持與呵護,與夥伴間溝通無阻,且能夠分享志趣、一起同樂。並且,也能從夥伴那裡得到激勵與成長的力量。
理想的狀況是如此,但現實世界卻難如人願。與異值性高的朋友在一起,或許能常體驗意想不到的驚喜,但卻難擺脫因性格相異、無法全然互相理解而產生的孤獨感。與同值性高的朋友在一起,能享受心有靈犀的安全感,但也難免陷入單調乏味的關係中。
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人,如何尋覓、建構自己的「舒適圈」,在不同的人生階段,都是重要的課題,可說是終身「學習」的功課。特別對於進入幼兒園或小學,開始群體生活的孩子們來說,更是嶄新的探索。
繪本《什麼形狀,都行!》用淺語和最簡單的幾何圖形,將尋覓「舒適圈」的議題,發揮到淋漓盡致,以孩童的視角敘述故事,最終提供孩子建構健康、快樂的人際關係所需的心態與行動力。這是兩位創作者高明之處,內容淺顯易懂且不說教,先吸引小讀者進入故事的情境,讓孩子沈浸在情節轉折中,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,放入深切的寓意。
主角黃色的三角形,活潑、機靈,但也敏感、勇於嘗試。三角形加上眼睛、嘴巴、雀斑,還有細細的小手與雙腳,就是孩子能認同的角色。故事中還出現藍色的圓形、紅色的正方形、綠色的六邊形、白色的星形,都是孩童熟悉的形狀與顏色;將幾何圖形畫上眼睛、嘴巴,加上簡單的線條手腳,就能演繹故事,十分符合幼兒的心理發展。
這個時期的幼童,能把一個紙箱當作海盜船、秘密基地或是大城堡,在遊戲與想像的世界中自由馳騁。因此,繪本《什麼形狀,都行!》中的幾何圖形,既是鮮明的形狀,也能是活生生的角色,他們所排列的各種造型、所玩的遊戲,都是幼童想玩、常玩的遊戲,不論是打滾、放風箏、翹翹板、堆積木、排圖形......。所以,和孩子共讀完這個故事之後,不妨也動手一起組合各種幾何造型,看看你們可以一起排出多少有趣的圖案和遊戲?然後,也可以為這些造型編織個故事......。





Comentar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