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Guide導讀

~一起深入讀~

  • Writer: 水滴文化
    水滴文化
  • Nov 29, 2024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Jan 2



親子一起當「時間的守護者」吧!

──蘇懿禎 本書譯者


「動作快一點!」這句話是許多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,尤其在緊湊的早晨或急需出門的時刻。然而,當話語脫口而出後,許多媽媽總是隨之而來的自責:「我又說了不該說的話。」


對於孩子來說,時間的流逝並不是那麼具體而明顯的概念。他們沉浸於當下的每一刻,專注於自己喜愛的活動。無論是穿衣服、玩玩具還是吃早餐,對孩子們來說,所有的事情都是現在正在發生的、有趣的時光。他們並不會刻意去關注時間的流動,甚至也不理解耽誤別人的概念。當媽媽急促的提醒「快一點」時,孩子們並不明白為什麼需要加快腳步,因為對他們來說,時間並不是一件值得擔心的事情。這種對時間概念的缺乏,使孩子與成人之間常常產生衝突,尤其當媽媽陷入趕時間的焦慮時,這種衝突就變得更加尖銳。


媽媽們的焦慮並不是無中生有的。如中川宏貴所言,社會是由各種約束與規定組成的,時間則是這些約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遲到意味著不僅是個人生活的混亂,也會影響到他人,甚至牽連更多人。媽媽們明白自己有義務維持一個有秩序的生活節奏,這樣不僅對她們自己有利,對孩子也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然而,這種節奏與孩子天性的自由和無拘無束,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。媽媽們需要讓孩子理解時間的意義,並適應這個有規律的世界,這使得媽媽們時常在扮演「時間的守護者」這個角色。


當我一開始翻閱這本書時,以為這不過是一本讓媽媽再次自責的書籍。這類型的書籍總是透過反覆強調媽媽的疏忽,讓她們不斷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行為,最後又因為孩子的無私愛意而感動。這些書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——透過情感勒索讓媽媽們買單,並且強化媽媽們在家庭中應有的「完美形象」。

 


在本書中,當孩子天真的問媽媽:「為什麼要一直說快一點?」時,媽媽並沒有陷入自責的情緒中,而是給出了一個現實而直接的回答:「因為你不快一點,我們就會遲到,讓其他人也受到影響。」媽媽的這番話揭示了她作為一個成年人所背負的責任——維持社會運行的秩序,不只是為了自己,也為了孩子和他人。這本書的作者中川宏貴以其一貫的獨特風格巧妙處理了這個議題。他並沒有僅僅站在孩子的角度,指責媽媽的焦慮和緊張,而是讓讀者看到了雙方的難處與需求。媽媽並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存在,她只是承擔著現實生活中的壓力,而孩子則是因為無法理解這些壓力,才顯得不配合。這樣的故事設計讓書中的衝突更具現實感,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。

 
 
 

【導讀】 放下手機,珍惜與孩子共度的時光 黃筱茵(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)


《爸爸,火車上有一隻老虎!》結合了溫暖的情感與奇妙的想像,描繪小男孩與爸爸一同搭上火車、準備去海邊玩途中發生的驚奇遭遇。故事的結構融入了不同層次的趣味:是孩子引頸期盼的親子小旅行、是歡樂滿滿的搭火車派對,作者其實也藉這部作品,對童書經典《莎莉,離水遠一點》致敬。不一樣的地方是:《莎莉》一書強烈對比成人世界的現實與兒童強大的幻想世界,本書則讓想像力擁抱回應孩子的需求,肯定親情最終還是能帶來安慰與力量,讓故事裡的爸爸總算真的看見自己身旁的孩子,為彼此創造美好珍貴的記憶。


這則故事宛如一支聲音此起彼落的快樂舞曲。我們看見小男孩父子上車後,接著是老虎上車、一群鱷魚上車、三隻大河馬上車、一群小豬上車……每位/組乘客上車都伴隨著歡鬧的聲響、配備與動作。作者刻意在這些乘客登場時設計了一些看似突兀的元素:很有威嚴的老虎戴著高禮帽,卻一轉眼就沉浸在漫畫裡;應該原本就會游泳的鱷魚帶著游泳圈、鏟子和水桶,一副要到海邊大玩特玩的模樣;河馬直接帶還在冒煙的茶和QQ糖上車,還跟所有乘客們分享……不過這些奇妙的元素凸顯了孩子樂於分享和參與的包容力,短短的火車旅程,孩子就能跟各式各樣的乘客統統打成一片,彰顯了童年時,所有的一切都是遊戲與學習的特色


本書最重要的關鍵當然是故事從開始到尾聲,爸爸對於身旁世界的態度如何轉變。說是陪孩子去海邊玩,爸爸卻從在火車站候車起,就一直只把目光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機上,對孩子觀察到的事物還有孩子的心情與企盼渾然不覺。爸爸沒發現鄰座的乘客是老虎!沒發現河馬請他喝的茶!也沒發現拖著長長裙擺的巴哥犬打翻他的茶!就連整座車廂已經亂成一團鬧翻天,撲克牌滿天飛、糖果四散,後來動物們嚇得全部一股腦衝出車外,爸爸還是在端詳自己的手機。這裡誇張的情節設計當然是對當代社會的父母們如何被手機與3C世界控制操弄的強烈提醒。我們總說孩子們花太多時間在3C世界,可是如果身為父母,都完全沒察覺自己日常生活中手機依存的程度有多麼強烈,又怎麼可能好好珍視身邊真實存在的關係與人事物,看見孩子眼中的世界呢。


故事的尾聲,老虎的肚子裡傳來模模糊糊的手機鈴聲,但是小男孩說:「我才不在乎呢……因為我跟爸爸手牽著手。」親子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此,父母不僅人在孩子身邊,也全心全意地與孩子同在,真的看見他們眼裡的喜怒哀樂,悉心珍惜彼此共度的每一刻,這才是愛帶來的、最好的禮物。

 
 
 
  • Writer: 水滴文化
    水滴文化
  • Nov 7, 2024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Dec 4, 2024



【導讀】完美,讓人受盡委屈

──海狗房東(本書譯者)

世界上真的有絕對完美的地方、完美的人嗎?恐怕沒有,但許多人依舊戮力追求,追追追,完美的境界仍在天邊,難以企及,苦苦追求到最後,真的是苦。這不只是成人才會面對的課題,不少孩子也在其中,受盡折騰。


《完美的地方》一開始,主角男孩的「機器人報告」拿到完美的高分,他身穿乾淨筆挺的校服,在同學簇擁之下,飄飄然走過光潔的校舍。但一翻頁,爸爸開著破舊的貨車來接他回家,偏偏在十字路口上拋錨,男孩必須下車幫忙把貨車推到路邊,後方的車猛按喇叭,他的同學們直直盯著看,男孩灰頭土臉,上衣弄得又皺又髒。可以想見,他的心也蒙上一層灰。


故事才進行到第二頁,作者對場景的細膩描寫,就讓讀者的心情跟著急轉直下。男孩在離家稍遠的完美學區,就讀看起來很完美的學校,學業表現也堪稱完美,然而,才剛剛離開學校,完美的泡泡立刻破滅,回到家中,男孩所處的現實是──社區老舊破敗,窄仄的家牆壁斑駁、地毯上有果汁的汙漬,而且,又停電了。


男孩在睡夢中,一道透進房間裡的光,像是一個回應他內心渴望的召喚,領著他離開家,到達一個「完美的地方」,一個和他的家與所處社區完全相反的地方,這裡的人們「開著漂亮的轎車,臉上掛著漂亮的笑容,嘴裡還說著漂亮的句子」,他們懂得欣賞他,讓他在這裡感到強烈的歸屬感。

然而,一個無心的推擠碰撞,人行道上留下一灘果汁。汙漬,是這本作品很重要的象徵,呼應男孩家中地毯上的果汁汙漬。在這個完美的地方,小小的髒汙是斷不可容忍的錯誤;對比男孩家中,已滲入地毯的汙漬只是一個生活的印記,是他們的一部分。相較之下,何處對男孩來說,才是相對完美的地方呢?


讀這本書,文字和圖畫都值得細讀,且那些巧妙安排、可前後對照之處,相信會觸發許多值得一再尋思的人生況味,例如,幸福快樂或是完美,都容不下一點負面的狀態嗎?那麼,書中所說的「剛剛好的不快樂」、「剛剛好的不完美」又好在哪裡呢?

我相信,你一定會找到屬於你的「完美」回答。

 
 
 

© 2018 by Les Gouttes Press. 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