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媽媽,為什麼要快一點?》名家導讀

Writer: 水滴文化水滴文化

Updated: Jan 2



親子一起當「時間的守護者」吧!

──蘇懿禎 本書譯者


「動作快一點!」這句話是許多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,尤其在緊湊的早晨或急需出門的時刻。然而,當話語脫口而出後,許多媽媽總是隨之而來的自責:「我又說了不該說的話。」


對於孩子來說,時間的流逝並不是那麼具體而明顯的概念。他們沉浸於當下的每一刻,專注於自己喜愛的活動。無論是穿衣服、玩玩具還是吃早餐,對孩子們來說,所有的事情都是現在正在發生的、有趣的時光。他們並不會刻意去關注時間的流動,甚至也不理解耽誤別人的概念。當媽媽急促的提醒「快一點」時,孩子們並不明白為什麼需要加快腳步,因為對他們來說,時間並不是一件值得擔心的事情。這種對時間概念的缺乏,使孩子與成人之間常常產生衝突,尤其當媽媽陷入趕時間的焦慮時,這種衝突就變得更加尖銳。


媽媽們的焦慮並不是無中生有的。如中川宏貴所言,社會是由各種約束與規定組成的,時間則是這些約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遲到意味著不僅是個人生活的混亂,也會影響到他人,甚至牽連更多人。媽媽們明白自己有義務維持一個有秩序的生活節奏,這樣不僅對她們自己有利,對孩子也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然而,這種節奏與孩子天性的自由和無拘無束,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。媽媽們需要讓孩子理解時間的意義,並適應這個有規律的世界,這使得媽媽們時常在扮演「時間的守護者」這個角色。


當我一開始翻閱這本書時,以為這不過是一本讓媽媽再次自責的書籍。這類型的書籍總是透過反覆強調媽媽的疏忽,讓她們不斷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行為,最後又因為孩子的無私愛意而感動。這些書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——透過情感勒索讓媽媽們買單,並且強化媽媽們在家庭中應有的「完美形象」。

 


在本書中,當孩子天真的問媽媽:「為什麼要一直說快一點?」時,媽媽並沒有陷入自責的情緒中,而是給出了一個現實而直接的回答:「因為你不快一點,我們就會遲到,讓其他人也受到影響。」媽媽的這番話揭示了她作為一個成年人所背負的責任——維持社會運行的秩序,不只是為了自己,也為了孩子和他人。這本書的作者中川宏貴以其一貫的獨特風格巧妙處理了這個議題。他並沒有僅僅站在孩子的角度,指責媽媽的焦慮和緊張,而是讓讀者看到了雙方的難處與需求。媽媽並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存在,她只是承擔著現實生活中的壓力,而孩子則是因為無法理解這些壓力,才顯得不配合。這樣的故事設計讓書中的衝突更具現實感,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© 2018 by Les Gouttes Press. 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