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Guide導讀

~一起深入讀~

  • Writer: 水滴文化
    水滴文化
  • Jul 31, 2024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Sep 16, 2024

為飛行而生:一堂生動的自然課

 

撰文:林大利(本書譯者.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.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博士)

 

ree


抬頭仰望天空,常常能見到各種鳥類展翅飛翔、滑翔或翻騰,各有特色。《我也想 像鳥一樣飛》這本繪本,便是以這些鳥類多樣的飛行方式為主題,向讀者介紹天空中的舞者。


鳥類是非常精密的飛行機械,從體外的羽毛和嘴喙,到體內的呼吸系統、循環系統、骨骼系統、肌肉系統,全部都為了飛行,透過千百萬年來的演化,不斷改良為稱霸天空的飛行生物。



ree

為了生存決定飛行方式

鳥類飛行方式的多樣性與適應性非常驚人,因為這些特性反映了鳥類多樣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策略。鳥類飛行的基本原理涉及許多物理學領域,尤其是空氣動力學。展翅飛翔時,翅膀會創造出足夠的升力來克服地心引力。翅膀的形狀使得空氣在翅膀上表面的流動速度,比下表面慢,根據白努利定律,在翅膀上方的氣壓較低,從而產生升力。以此為基礎之後,鳥類藉由改變翅膀的角度和拍翅膀的頻率,來控制飛行速度和方向。

 

鳥類的飛行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,都適應了其生存的特定需求。

 

滑翔和盤旋:許多大型猛禽擅長利用上升的氣流來滑翔不需要頻繁擊打翅膀,非常節省體力。這些鳥通常翅膀較大,能更好地利用氣流。

 

快速追擊:例如鴿子,飛行方式快而直,適合短距離快速飛行。這種方式需要強大的胸肌,才能快速拍動翅膀。

 

靈活轉向:小型鳥類如蜂鳥和大卷尾,擅長快速轉向。蜂鳥能懸停飛行,在花間穩定停留,吸食花蜜。這需要極快振翅和獨特的翅膀運動才能做到。

 

長距離遷徙:如鷸鴴和雁鴨,長距離遷徙時,經常採用節省體力的V字隊形,可以減少空氣阻力,幫助鳥群保持較長時間飛行。

 

 

生活周遭的生態秀

在這本繪本中,作者透過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,帶領讀者認識了一系列不同的鳥類及其獨特的飛行技巧。書中不僅展示了鳥類飛行的美妙,還解釋了這些飛行方式如何幫助它們在野外生存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不要忘了,這些小鳥其實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就能觀察到。雖然臺灣沒有野生的蜂鳥和企鵝,但你可以去看看家燕快速在空中追蟲的本領、大卷尾以各種姿勢在空中轉向、珠頸斑鳩起飛時巨大的拍翅聲、綠繡眼輕盈的在枝葉間活動、大冠鷲在森林上空翱翔。鳥類的各種飛行方式,不時在我們的身邊展現,端看我們有沒有注意到而已。

 

《我也想 像鳥一樣飛》不僅是一本藝術創作,更是一堂生動的自然課。不過,儘管書中有著栩栩如生的圖文,但我還是要提醒各位,別忘了到戶外觀察自然界的細節,看看這些鳥類真實的樣子。當你擁有親眼所見的觀察經驗,才有可能激發進一步探索世界的好奇與動機。


ree

 

 

 
 
 
  • Writer: 水滴文化
    水滴文化
  • Jul 25, 2024
  • 3 min read

Updated: Aug 23, 2024


ree

【專文導讀】

文/沈雅琪(神老師&神媽咪)資深教師、作家


有一年我班上也有一個火星男孩。


他會在上課時唱歌,不斷的說著廣告詞:「維他露P~~、「大衛營家具~~」……剛開始他的聲音會中斷課程,但久了以後我和孩子們都習慣了他的念念有詞,成了上課時的背景音樂。



培養「同理心」需要耐心的練習

影響最大的是因為升上五年級,換了教室、同學、老師,讓對環境變動非常敏感的他非常痛苦和焦慮,加上青春期、併發妥瑞氏症……原本乖巧又守規矩的他變得易怒、躁動,上課時常常會甩手,甩到後來會開始生氣、暴怒、尖叫。


我們都覺得很奇怪,沒有人欺負他呀!沒有發生什麼事,為什麼他會這麼生氣?後來媽媽帶去看醫生,才知道他腦部不正常放電,不舒服讓他頻繁尖叫、暴怒,醫生開了藥讓他服用才讓他的狀況慢慢改善。


他的躁動一定會影響班上的孩子,大部分的孩子因為中、低年級曾經跟他同班,都了解他的狀況,沒有人欺負他,可是他的狀況這樣頻繁和嚴重,一定有人會受影響。我趁著他去潛能班上課,我要全班孩子學他甩手,他們都覺得奇怪,平時都要他們不能學他的動作和說話。才甩第10下,孩子們就開始說手臂痠痛,甩到第20下,就有人說已經不行了。


我也要全班孩子學他尖叫,要叫到讓校長都來關切,那需要多大的吼叫聲?「是不是叫一次喉嚨就痛了?」我問孩子們:「手痛不痛?喉嚨痛不痛?如果你可以選擇,會選擇每天這樣甩手上千下、尖叫數十次嗎?」我們無法想像這樣不舒服的動作,他得持續不斷的做著,無法停止這樣痛苦的動作,會不會生氣?所以他甩到後來會暴怒、尖叫.....



從接納到主動關心,讓友善共融的環境萌芽

「他的腦部不正常的放電,你可以想像一直被電的感覺嗎?所以他常會暴怒、大哭大叫,都是因為不舒服,而且無能為力。」我說這段話的時候,大部分的孩子低著頭不說話,有些孩子甚至掉下眼淚,我們都好心疼他的辛苦,想到他平時的不安和狀況,我們都能體會他的痛苦。


那兩年,我沒有接到任何家長的申訴電話,沒有任何孩子和家長抱怨被這孩子干擾,我只看到那孩子被大家寵著、愛著、保護著,在分組的時候,總會有小組直接把他拉進去,中午吃飯的時候會有孩子去主動提醒他要盛飯,隨時有人站在他身邊協助。


讓同儕知道特殊孩子的難處,體會他們的辛苦,同學就會把特殊的孩子當作兄弟來疼愛。同理心的養成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的,但是只要同班的孩子有同理心,這個辛苦的孩子就能有兩年友善的環境。



好好認識彼此,學習尊重建立信任

有特殊生在班級裡,班級經營很重要,一個老師帶特殊生,跟全班一起帶特殊生,完全不一樣。

我很喜歡《我們班有個火星男孩》這本書,閱讀這本書時,我的腦中不斷的浮現當年在我班上的那位火星男孩,跟艾伯特竟然有好多相同點:


●專精機器人語,說重複的句子

●對班上同學不感興趣,更不喜歡被人碰到

●只吃某些特定食物(不習慣地球的食物)

●超級、超級、超級討厭驚喜


在發現火星男孩~艾伯特有這些不一樣的特質時,米亞不是像大家一樣遠離他,而是去找尋與艾伯特相處和溝通的方式,跟他成了最好的朋友。


《我們班上有個火星男孩》這本書,可以讓孩子學習與不一樣特質的同學相處的方式,接納、理解、協助,互相尊重。

 
 
 

© 2018 by Les Gouttes Press. 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